2025年4月12日,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指导、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主办、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陕西省高职高专2025年第二场“秦马磨课会”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展示活动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此次磨课会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按照陕西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年度工作安排,举行的陕西省高职高专2025年“秦马磨课会”的第二场活动,也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场现场展示活动。全省20余所高职院校的100余位老师参加了活动。我校作为研究会会长单位,由党委书记焦胜军率马院院长李新萍、思想品德教研室主任李莉、思政课教师李婧等一行四人参加了该活动。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书记焦胜军代表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会长单位致辞。他回顾了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工作情况和“秦马磨课会”活动取得成效后强调,举办“秦马磨课会”课程教学展示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要充分发挥会长单位平台作用,以实施品牌打造、质量提升、队伍赋能“三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打造全国高职思政教育知名品牌,着力锻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推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不断谱写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文斌介绍了安康职院历史沿革、办学治校基本情况后指出,这是一场提升、提标、提能的思想盛会、理论盛会、创新盛会,安康职院将汲取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养分。做足“大”文章,将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突出“特”品牌,将红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充实思政课“第二课堂”;创造“新”模式,采取分众化、差异化、体验式等方式,使思政课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金课”。
主旨报告环节,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永智教授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的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王永智教授结合自身教研实践,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深入分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定位和如何把握学生大学阶段的成长规律,并就如何提高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全面阐释,最后结合实际,从“真学”“真信”“真行”三方面讲“真”的意境。
本次“秦马磨课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比赛,分线上初赛和现场展示两个环节,通过网评选拔共有20位进入现场展示。现场展示环节分为“骨干组”和“青年组”两个组别,我校李婧老师在现场展示环节以《当代青年还需要艰苦奋斗吗》为题,从什么是艰苦奋斗、新时代为什么还需要艰苦奋斗、新时代青年应该如何艰苦艰苦奋斗三个方面进行展示,最终凭借创新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荣获“骨干教师组”一等奖,韩芮老师通过网评环节获得“青年教师组”三等奖。
王永智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仙娥,西安美术学院原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宝莲,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单林波、副院长房春艳5位专家对参赛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展示作了深入全面的评价。现场评委专家高度认可参赛教师教学内容丰富多元、教学设计精准务实、教学方法独具匠心,教学过程善用成就、善用问题、善用比较、善用资源,课堂生动鲜活、充满正能量。同时指出,要潜心钻研教材内容,深耕教材、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在深化内化转化优化上下功夫;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学生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聚焦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讲好课堂“必答题”;要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以共享化的资源、个性化的教学、精准化的引导,增强课堂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重视完善话语体系,在保证政治高度、理论深度的同时传递情感温度、提升靶向精度。
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会长、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新萍教师对教学展示活动进行总结,她勉励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秦马磨课会”平台持续提高综合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练兵实效,推动全省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作为陕西省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会的重要活动载体,"秦马磨课会"自2024年启动以来,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已形成"青年磨课+骨干练兵"的双轨机制。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促进了教学经验的分享与教学水平的提升,它标志着我省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朝着品牌化、体系化方向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