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中央号召,用好用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取得实效,建好“大思政课”,在育人实践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汲取精神力量,激扬青春梦想,真正用思想之光照亮青年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奋进之路,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铁路培训学院、铁道运输类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共同举办的 “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2023 年高校思政工作者主题教育第一期研修班迎来了来自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20余所本专科院校的160余位教师学员。本期研修班将于于7月15日--7月21日在革命圣地延安以“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开展为期七天的实践研修活动,我们将为大家持续报道本次活动的精彩内容。
7月18日 第四天
实践研修
今天上午进行了题为《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的专题教学,下午研修班参观了军民大生产---南泥湾,并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崇智、刘凯两位老师进行了题为《359旅开发南泥湾与南泥湾精神》的现场教学,我校晚上研修班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实景教育课---《延安保育院》。
专题讲座
由延安大学教授高凤林老师做了题为《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理念》的专题讲座。
高凤林教授全面系统介绍了长征的科学含义和特点,总结梳理了各路红军长征的历史过程及其突出特点,并从理论和史实角度对红军为什么要到延安来、为什么能够到延安来和怎样到延安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对新时期为什么要弘扬长征精神、如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出了诸多的建议。他指出,长征的胜利,是实现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不仅使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且为党带领人民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迎来了新曙光;不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成熟,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教育学员们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每一代人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传承长征精神,坚守红色信仰,走好新的长征路,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实干业绩。
实践研修
南泥湾革命旧址
下午实践研修所在地是南泥湾革命旧址,它位于延安南40公里处,是延安的南大门,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359旅在这里屯垦,是自力更生的一面旗帜。全体学员参观学习了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工作环境,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
听完讲解后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崇智、刘凯老师进行了题为《359旅开发南泥湾与南泥湾精神》的现场教学,通过回顾军民大生产的历史背景告诉学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充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故事的创业史。 “我们决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前行路上弥足珍贵的精神动力。
随后我校工程管理与物流学院“星火接力 丹心筑梦”三下乡宣讲团的师生们为教师和现场的游客表演了手语操和健美操,并与大家进行了歌曲《南泥湾》大合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晚上 情景教学---延安保育院
在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与日寇浴血奋战。大量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骨干以及无数抗日志士由于需要领导边区建设、指挥军队战斗以及奔赴前线而无暇抚育子女。1938年7月,由进步人士、社会团体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保育院负责接收培养边区干部、军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遗孤。众多革命后代在保育院学习生活,继承了革命精神,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大幕开启,在70分钟的舞台演出中,一个个感人的场景,让学员们无数次潸然泪下。敌机轰炸时,战士们用肉体和生命守护幼小的孩子;天寒地冻时,战士们用自己的衣衫和体温温暖身下的孩子;白浪滔天,战士们用身躯和意志托起孩子的生命和希望。为救其他孩子痛心与自己的孩子分别,这不是故事,而是真真正正发生的最朴素而又最动人的“小事”,它却彰显了这样一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大爱,托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希望。剧情精神内涵丰厚、舞台艺术精湛、教育形式鲜活立体生动,孩子与母亲、生死与别离、童真与残酷,高潮迭起的情感链条引发学员们共鸣与思考。
会务组每晚例会,一起复盘,总结一天工作,完善翌日计划。
今日人气美食,再来看看今天学员们吃了什么美食。
看看今天大家一致推选出的“人气美食”——地椒叶炖羊肉
地椒叶炖羊肉是中国陕北的常见美食,它以新鲜的羊肉为主要食材加入地椒叶和花椒生姜以及小茴香等调味料经长时间炖制得到的美味菜品,能为身体补充丰富无能,并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而且能美容养颜。
明天研修班将继续赴梁家河、延安革命纪念馆和王家坪革命旧址继续研修之旅,请大家不要换台,持续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