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罕王赏麦
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事物的质的起点和前提。没有定量分析便没有对事物的精确把握。“舍罕王赏麦”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哲理。
这是一个发生在印度的饶有趣味的故事。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有何要求,这位聪明的大臣“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着说:“陛下,请您在这个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个格内给四粒,按照这样的比例关系,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就把这些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国王听,认为这区区赏金,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说:“爱卿,你所要求的并不多啊。你当然会如愿偿的。”说着,便令人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结果出乎国王的预料,按宰相的方法放,还没有放到20格,一袋麦子就已经用完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了国王面前。结果,国王发现,如果按此方法摆下去,摆到第64格,即使拿来全国的粮食也兑现不了国王许下的诺言。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可改写为1十2十22十24……263)。如果把麦粒折合成重量,那就要给宰相40000亿蒲式耳才行。这样一算,这位看来“胃口”大的宰相所要求的麦子,竟是全世界在2000年内所生产的部小麦。计算结果说明,舍罕王是无法实现自己的诺言的。自然使舍罕王甚为尴尬。
舍罕王为什么会始料不及,走到这样难堪的地步呢?因为舍罕王在对宰相许下诺言之前,没有定量分析,不知宰相所要求的看来微不足道的麦粒的后面竞有一个可伯“数量”。在他的脑海里所呈现的只是“一粒粒”麦子和简单的64个格子。这种简单的看法,使他一下子就肯定了宰相要求的“并不多”。当然,要求国王很快就计算出他要赏的麦子的总量,也太难为他了。但是,在他没有仔细思量的情况下,仅凭感觉就欣然许诺,则是不注意定量分析所致。
这说明,定量分析是准确把握事物的前提。人们常说,没有智慧的人,就会受人欺骗。但还要加上一句,智慧首先来自对事物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