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代中国有较为丰富而通畅的间接民主形式,但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情势下,社会公众在关系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直接参与公共治理的热情和兴趣。这是10年来公众民主生活方面的一个明显表征。 这种直接参与方式的兴盛,伴有网络技术风云崛起的时代背景。从互联网的发展看,这10年堪称黄金时代,它获得了急剧喷薄的人气,网民数量翻了10倍达到5.5亿,微博问世短短几年,用户已逼近3亿。这个海量的数字,以及网民相对较高的综合素质,堪比一个乃至几个发达国家的人口。 直接参与的渠道方便快捷以及利益关切增多,就必然带来一个时代问题:如何实现有序? 这些年,最为活跃的是公民围绕某个问题的网络表达。这种表达又日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民意与力量,最终形成比较有序的参与方式。与此相对应,“网络问政”成为党和政府问政于民的新渠道。二者的良性互动,被一些网民称为“幸福网事”。 去年5月31日,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征集意见达23.7万条,依据民意对3000元个税起征点的强烈反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起征点提高到每月3500元。前年底,新拆迁条例破天荒进行第二次征求意见,最终社会强烈诟病的行政强拆被取消。这表明,征求民意决不仅仅是程序上的民主与正义,同样能获得民主与正义的实质。 把征求民意纳入制度轨道,关系群众重大利益问题的决策事项,必须征求和汲取民意,在这10年里更多地走进现实。在公开征求意见制度之外,听证会成为另一个重要载体。尽管在实践中还常常遭到诟病,但它作为一种制度尝试,的确也承载了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前些年,北京地铁6号线的一些站点最初规划设计在地上,沿线居民认为地铁在地上行驶会产生噪音,通过各种渠道将意见反映到决策者那里。最终,规划得到修正,全程走地下。 2007年底,福建省政府与厦门市政府最终决定迁建PX项目。此前的一年里,来自厦门的6位两院院士联合或分别上书,厦门市民三三两两上街平静地进行集体“散步”,以这种有序的政治参与方式反对项目落户厦门。 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这种有序参与的渠道还不够通畅,机制还未建立。作为党心与民意互动的重要形式,这种有序参与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处于一种被动应对的状态。 十八大报告站在协商民主的高度,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出了系统性回答。强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等。鲜明地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在全国党代会上还是第一次。 从民主的形式看,公民的直接政治参与,更多的就是一种协商。协商民主制度的健全,将会导引公民直接参与的有序。从大势看,这种协商民主将是公众民主生活的重要形式,将会更多更广泛地存在和影响我们的未来生活。 这种协商民主,不仅凸显了公民这个主体,更凸显了人民利益这个价值。要求治理者对那些关系群众重大利益问题的决策事项,必须与民众商量。把情况问题和民众说清楚,能不能做,得经民众同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表明,事前和百姓商量好了,党心与民意就会共振,形成共识。反之,没有商量想干就干,群众往往就会有意见,反应就会比较强烈。 这种协商民主,优势正在于减少前进力量的内耗,凝聚各方意见成共识与合力。协商越早,越有利于决策实施。这就是为什么报告强调“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 如果说,“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必须坚守的执政理念,那么,就关系群众重大利益的问题与群众直接协商,则是把这一理念落地的一个重要制度通道。没有这类通道,或通道不畅,理念就难以取信于民。